笔趣阁 > 草清 > 第七百三十二章 有朝廷,无公道

第七百三十二章 有朝廷,无公道

笔趣阁 www.52bqg.info,最快更新草清 !

    苏~州府城一处寻常宅院,两个披着官制斗篷的中年人进了子,缩手跺脚不已,嘴里念着这江南怎么比台湾冷了这么多。

    “哟,朱县爷杜县爷…………稍待,小的这就去张罗茶水!是啊,江南这冬日可不比台湾,冷着呢!这里是挺偏的,龙门那租价太贵,好不容易在这里租下宅院……”

    管事念叨着将两人迎进厢房,还顺手扶了扶门口歪了一半的竖长牌匾,上面写着“福~建台湾府江南公会”。

    英华所谓“公会”涵义太广,就是大家一起凑份子办事,只求维持,不求获利的“事业单位”要获利那就得叫公司了。最常见的是官府、工商联会和院事一同在要紧地点办的招待所,工商、官员来往,都能享受便利,这里就是台湾府的官府和工商立足江南的会所。

    应天府就有众多县府的“公会”龙门更是热闹,一些偏远县府因为财力贫弱,无力立足龙门,就跑到苏松一带建公会。听管事的招呼,这两人竟是台湾府的两位知县。

    热茶下腹,红晕上脸,两人才似乎活了过来。

    台湾府嘉义知县杜君英埋怨道:“〖日〗本人也在抢咱们的鹿皮生意,知府也不跟巡抚唠叨下,朝廷再抬抬夷货的海关税。卖跌了价,县里那帮父老还不得用唾沫活淹了我!?”

    凤山知县朱一贵苦笑:“海关税的权柄在计司手里,找知府巡抚甚至汤豆腐都没用处。别忘了咱们来江南,更主要是跟文部屈尚书争助学银子,那可是上万两,咱们嘉义凤山两县………………”

    正说话时,一个中年儒士带着几个随从进了院子,却是福~建巡抚杨文齐,皇帝老嫡系向怀良的女婿,现任川陕总督杨俊礼的族弟。两人赶紧起身长拜杨文齐拱手回拜,一脸热络地招呼着:“朱王爷、杜大帅,二位居然也来这江南凑热阄了。

    圣道四年,英华收福~建台湾也收归囊中,立了王号的朱一贵和自封大元帅的杜君英迫于大势,不得不向英华俯首称臣。每人分了个知县,收拢各自部众,安安生生过起自己的小日子。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朝廷从农工商医教学等各个途径渗透下来,加之一直刻意安抚朱杜两人由着他们连任知县,部众再没了追着谁举大事的心思,开始跟其他地方上的民人一样,在“国赋”、“省赋”、“府赋”和“县赋”之间来回计较,为自己争取好处。两人原本一是反王一是反帅,现在也被部众推着,过上了英华所有知~县都痛并快乐着的日子。

    英华官制异于明清,巡抚、知府和知县虽有上下属关系却并非完全统括对应,相互之间礼节没那么严谨,而杨文齐叫着两人原本很忌讳的外号反而是亲热之举。

    一番客套后,朱杜二人就开始诉苦了“咱们台湾府本就是偏地,嘉义凤山更是……穷啊……”

    杨文齐笑着听完两人唠叨,他本就是来江南遍访福建县府公会,替地方官府和工商解忧的,江南新定,大把商机,他身为一省父母,自然得拨马在前为一省谋福利。

    不过这笑容也是虚应故事,两人的诉苦更是没往心里去,嘉义凤山两县跟其他地方不同,几乎就是朱杜二人的私人地盘,虽有基层官府框着,朝廷法令刷着两人其实已经不能在县里呼风唤雨,但从台湾府到福~建省,都还不太把这两县当自己人看。

    敷衍过了两人,杨文齐拔脚就朝另一处厢房走去,那里人生鼎沸,正是台湾府的工商和院事,他自然对这些人更为在意。

    朱一贵杜君英再落座时,心口也跟手里的茶杯一样,由热转凉。

    杜君英微微苦涩地道:“王爷……咱们终究不被当作自己人看啊。”

    朱一贵压下心绪,一边翻开报纸,一边为杨文齐说话:“咱们把得县里太紧,也不怪朝廷。”

    杜君英忽然冷了腔调:“王爷,你还真当自己是个小小知县?当年咱们一同起事,要为天下人讨公道的宏愿,就这么丢掉了?王爷……你真的甘心!?”

    朱一贵眼角一跳,低叱道:“你还在胡思乱想?有这个朝廷讨公道,咱们就得让贤!我甘心……我甘心得很!”

    杜君英闷了会,不服气地道:“天下哪有公道的朝廷!?头上有朝廷,就有不公道!”

    朱一贵许久没说话,静静看完报纸,然后两眼望着屋梁,眼瞳里升起光彩:“杜帅啊,你说得没错,再好的朝廷,都有不公道,就像咱们掌着两县,平日不也是护着族人亲友,为着他们的利,损其他小民利时眉头都不皱么?”

    “你说得没错………………我是不甘心,我才四十岁,天下这么大我当然想着干大事业!可在朝廷的眼里,我们始终得不了信,这知县就是顶天了。

    杜君英呼吸也重了,咬牙道:“咱们在县里努努力,也能…………实在不济,拉到南州去拓片地立个国也成!”

    朱一贵呸了他一口:“想什么呢!?你还以为咱们还是王爷,还是大帅?你相不相信,你再去振臂一呼,当年跟你起事的老伙计,十个里面能应你的绝不超过三个?就算咱们两县都能动,区区十来万人,澎湖的一千灰衣就能把咱们灭了。还拉去南州?南州那几家公司在台湾兜了几圈,有几人愿去?最后不还是全抓了土人抵数?”

    杜君英不说话了,眼珠子却转着,显然是在认真地想着“大业”。

    却听朱一贵道:“你刚才说的话提醒了我,皇帝开了新的天下,如今的世道,跟以往再不一样了。如此这世道,权势在谁手里?咱们这些官老爷手里?咱们自己再明白不过,官老爷得为工商,为农人奔忙,还得跟那帮院事干仗什么知县知府巡抚其实就是个敲锣劝事的,真正让朝廷,让皇帝上心的动静,不在官府在东西院,在民间……”

    想到那杨文齐马马虎虎敷衍过自己,一门心思就去笼络旁边厢房的院事和工商,杜君英也郁闷地点了点头。

    朱一贵拍了拍报纸:“公道,你说得好哇,有朝廷,就没公道!公道在民间不在朝堂。这公道……才是我能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杜君英侧头去看报纸,有龙门出的《江南时报》,首版标题是“漕帮呈请加行脚,罗教鼓噪竟作恶”而另一份是岭南老报《正气》,首版标题是“天子脚下威仪重,行营门外血重重”。

    两份报纸说的是一件事,接手漕运的船业公司漕帮船夫觉得官定的脚钱太低齐聚龙门请愿,不知道是因銮驾就在龙门,官府反应过激还是漕帮背后有罗教这类江南早有的教会蛊惑,两方起了〖肢〗体冲突,伤了十多人。

    两份报纸立场不一,各有偏帮,但杜君英却没看出,跟朱一贵所说的“大展身手”有什么关系。

    “民心、民情、民声,大帅啊,咱们县院的院事都是族人乡亲,没觉出什么。可外县的院事却不一般,而咱们遇上府院的院事省院的院事,都还得拱手行礼。遇上东西两院的国院院事,那些老爷简直就当咱们是小民,他们是官老爷……”

    朱一贵越想越通透,话也说得深了。

    “就说这事,官府处置没敢给这些漕帮扣上邪教的帽子,是皇上仁德,朝廷怜悯?不是,是民声广开,有读书人,有江南的国院院事替他们讨公道!皇上摆开了一盘大棋局,让大家都入局,以天下大利定天下,就得让大家都能说话,就算是卒子,也得有自己的步子可走……”

    话语间,朱一贵似乎也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既然有这么一盘棋,卒子也能自己动,我朱一贵,为什么不能成那过河的卒子,一步步去拱那将帅?”

    杜君英呆呆地听着,他还是不懂:“王爷,你到底有什么盘算?”

    朱一贵捏拳道:“我这就写辞文!再不当什么知县了,大帅,今年福~建选国院院事,你得扶着我上去!就算选不入国院,先入省院也是好的。”

    杜君英皱眉:“院事?那帮只知道挑剔、发牢骚,在官府面前摆架子的废物,跟他们混在一起?”

    朱一贵冷笑道:“他们之所以废物,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手里握着最能威胁到这个朝廷的武器,那就是公道!”

    龙门,孔兴聿住所,一群短打麻衣人和一群儒衫士子正面对面,高谈阔论,如先秦一般辩难。而孔兴聿则端坐一侧,左望望右看看,显得很是迷惘。

    “天人之伦,重在公道!无公道,人人自利而相害!公道仁人,这是我们墨社跟儒家相通的根底!”

    “你们墨社讲的兼爱,比人人皆一更近一步,我儒家伦常该放在何处?仁者,人也,失了人之伦常,私道不具,又何谈公道?咱们墨仁两家,就没可能并在一起!”

    “孔先生立仁学,非纯言孔圣之儒。而今工商群起,无人代言农稼,墨社以扶弱为志,儒家以平天下为志,既道相同,又都言仁,为何不能舍小异而求大同?”

    “只以强弱论公道,天理又何在?平天下是循理求仁,而不是求一滩死水,我们仁学扶理,不扶弱!”

    一方是墨社人马,一方是孔兴聿旗下的仁学人马,争得不可开交,但争吵的目的,却是求两派合一。

    可争到这个地步,两方差距太大,怎么也是没办法凑在一起了,一个短打麻衣人起身,朝孔兴聿遗憾地行礼道:“孔先生,你们仁学几乎就是天道一党既如此,就该亮明了根基,何苦套上仁儒之衣?”

    他挺身长立,衣衫虽朴素,却有一股傲然于天地的风骨,两眼目光飘渺,竟像是半瞎了,但这无碍他铿锵话语的劲力:“道党再有天理,人间总有疾苦!朝廷官府再仁德,也难免乡里倒饿殍。我们墨社,不问世事背后的道理,只管眼中所见的公道………………”

    “我们眼中能见什么?便是黄埔那等首善之地,也有倒毙于道的乞人,万民称颂的清官治下…也有欺压良民的恶吏。更不用说,工商盛,农稼伤,镇里抬货欢笑…乡间扶苗哭号!”

    “工商盛,也是人人皆利吗?国中妇人喜珍珠,一粒就是珠民一年寿命。安南煤东食鱼翅,一斤鱼翅,就是琼州渔民一条人命。一尺青绸是便宜,织工月织千尺,所得却不到百尺…………”

    “公道!我们墨社之人…没看到公道,反而看到这天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请教孔先生,你的仁学之说,对此有何道理可言?请教孔先生,你的仁学,要为谁而言?就为道理?道理都要握在人手…不为人而言的道理,如何能成一学!?”

    这个四十多岁的麻衣人一番言语,连孔兴聿都觉招架不住…压住抹汗的冲动,孔兴聿叹道:“近人兄,白玉总有微瑕,管中总能见到斑点,立学求道,都是心怀天下,怎么能拘于………………”

    那人却摇头道:“我见不得天下,就只见一斑,既那斑在,就要求个公道!”

    两人再无话说…待那人转身走了,孔兴聿摇头深叹:“都说汪士慎是汪瞎子,我看他才把这天下看得最清,可什么公道………………天底下,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他们要的公道。”

    罗店黄家村私塾里…百数人济济一堂,烟雾缭绕,就听米五娘如仙音一般吟唱着,这是在诵念宝卷。

    宝卷诵毕,百数香火捧起,在米五娘的低喝中,黄家村的村人朝着“宝座”叩拜不停。

    “一层老母三拜一叩……”

    “二层老母三拜三叩……”

    “无生老母九拜九叩……”

    礼成,米五娘端坐圣姑莲huā座,其实也就是一圈蓬叶绕起来的书案,她俯视这伙新入帮的教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异地再起,总算有了好的开始。

    “世间有朝廷,天下无公道……”

    她沉沉说着,随着她的话语,以及这些日子来,妖孽横行村里的事实“力杀妖孽”的经历,朝廷等于妖孽的概念,一分分地凝了又凝。

    “侍奉无生老母,避开红阳劫数,回到真空家乡,我们就得一心为公,再不藏私。人上就是老母,大家都是兄弟,这是白莲的公道……”

    随着米五娘熟捻的话语响起,十多护法巡行教民之间,将教民奉上的银钱、田契一一收下,有迟疑或没交的,护法也不出声,只是牢牢记下该人姓名形貌。

    “老母传下真经,我就是受经人,我就是白莲圣姑,我请下老母时的话,就是老母的法旨………………而你们若是心诚,若是有功,自然也能领得职司,更近老母一层。”

    米五娘看向头排,一个个分封了引头、香头,点到许三时,加重了语气:“许三,你来作黄家村的堂头。”

    许三大喜,蓬蓬朝米五娘叩首。

    “我是堂头了!”

    散了坛,许三还被留了下来,许久后,出了香坛,许三满心欢悦,就觉自己魂魄已经牢牢有依,作什么都无所畏惧。当然,接下来的事,更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能三心二意。

    “王黑子、顾长腿………………一家家地灭!连家财都不愿献,他们都被妖孽蒙了心,留不得!”

    对身后十来个壮丁这么说着,说到“留不得”时,牙咬得格格作正要出发,小姑娘出了香坛,许三下意识地唤着大丫头。

    女儿许福娣细眉竖起,不悦地道:“许堂头,你忘了在老母下念过的经言?你再不是我爹爹,我现在是圣姑座下弟子,你还不行礼!?”

    许三心中微微一抖,看着女儿那刻意摆出来的冷脸,觉得极为陌生,可转瞬间,香坛下的经言涌上心头,又觉得自己还把女儿当女儿这念头也极为陌生。

    圣姑的嫡传弟子地位超绝,即便是圣姑身边那些护法,也要行三拜之礼,他这种小头目,常礼也要一跪三拜。

    他堆起笑容,双膝跪倒,朝着女儿叩头道:“小圣姑在上,请受堂口许三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