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附27——明末的白银危机

附27——明末的白银危机

笔趣阁 www.52bqg.info,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明朝是个非常有趣的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做过乞丐、和尚,就是没读过经济学,更不用提什么金融了,应该有个美女金融博士穿越过去给他做妃子,顺便教教他如何治理经济。

    这个笨蛋皇帝是个经济白痴,其余的事情就不谈了,就说他实行的货币政策。最初他连货币都没有,泥腿子上岸,只相信粮食,可想而知经济循环的便利和财政收入支出等等效率极低,一片混乱。后来想出宝钞这个名堂,这个纸币谈不上国家信用支持,更不用说以黄金做锚。最初的用法是强行发给官员做工资,这个没有信用基础的纸币在市场上是没有人信任的,只是靠国家暴力强行推广。但那个时候国家力量的控制在于朝野,却对金融货币的循环无能为力。民间开始自发的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朝廷大怒,曾严刑峻法禁止白银货币,但毫无用途。几十年后,朝野上下就都默认了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而朝廷也开始大肆开采白银来充实国库,不过明朝的产量太低,大致每年产银20万两,而明朝的财政收入每年大概600万两左右,远远不够。

    不过明朝虽然最初海禁,其实国际贸易一直存在。以王植为代表的海上走私商人和日本交易,到中后期西班牙商人以菲律宾为基地、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荷兰人以台湾为基地的国家转口贸易,与明朝江南沿海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出口形成了当时全球化的贸易体系。

    由于明朝是一个只出不进的怪异经济体,这几个国家对华贸易都集中在以白银换货的形式上。其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大多以日本白银输入,西班牙人以墨西哥和秘鲁所产白银输入。在明末的上百年间,中国大概输入了3亿两白银,数据或许有出入,不过我参考了许多研究报告,应该大致差不多。

    这里面提一句小插曲,我们历史书上所写的抗击倭寇,其实是内战。以王植为首的走私商人长期与明朝发生纠纷,于是在浙江福建沿海,为了武装护卫贸易行为与明军发生武力冲突。而王植的队伍里有大量的日本浪人跟着混饭吃,其实就是雇佣军,因此就发生了我们历史上记载的一幕。不过王植后来被朝廷诏安诱杀,对日本的贸易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包括后来的郑成功也是海上走私集团。福建人的航海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海峡两岸的海军都是以福建裔为体系,水泼不进。

    明末的顺差国际贸易积攒了数亿两白银,但是却无法换取海外先进技术,几乎全部去了房地产。当年的权贵在江南地区大量购买土地,建立庄园。告老还乡后就做拥有大量土地的乡绅,而商人的贸易盈余也以地产为主要投资方向。我在宁波参观范家园林,好家伙,这个院子在今天宁波的地价,少说也值20亿人民币。

    在国际贸易中,明朝白银与黄金比例为6:1,欧洲比例为20:1,所以在换取货物之余,欧洲人也换取不少黄金回去。就当时的汇率而言,明朝所获白银的价值年年都在贬值,国内的通胀日益严重。

    明朝的税法在中末发生了改变,叫做一条鞭法,所有的税负改用白银纳税。而最初税是可以用粮食来计量缴纳的。这给西北、山东、安徽、江南一带带来了沉重打击。西北等地由于工商业不发达,没有多少白银收入,所以当地农民必须卖粮换银,但是粮食在当时的物流条件下,自行运输很难,就地出售又很便宜,所以导致大量的农民破产、卖儿卖女、抛荒开始流亡,形成流民。而江南一带由于工商业发达,提供了大量就业,而交税用粮食又不可能,所以江南一带土地抛荒更严重,导致粮食价格飞涨。

    这就像山东菜地8分钱,上海菜价2块钱,有点相似,不过不是一个道理,下次再扯这个。

    这在明末导致了大饥荒,造成接近40%的人口损失,国际贸易的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在那个时候遇见明朝。

    明末权贵口袋里沉淀了大量白银,并且兼并了大量土地,但是由于此时欧洲和日本都开始面临硬通货减少,西班牙国王强令斩断对中国贸易,菲律宾发生屠杀中国商人事件;葡萄牙也减少了对华贸易,王植的死亡也影响了日本白银输入。

    突然间,整个大明帝国开始缺乏白银--流动性紧缩。江南的工商业遭到重创,整个国家发生硬通货紧缩,粮食的价格在两三年间价格下滑70%--这是以白银计价,以铜钱计价则上涨10倍。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举个例子,就是以美元计价跌了70%,以人民币计价涨了1000%。

    明朝一年的军费1600万两白银左右,而明末的财政收入也大致在这个数字,白银的减少不仅仅是经济紧缩的问题,军队缺少军饷也出大乱的。对清兵入关的边疆防线一直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这个时候,朝廷重臣提出缩减驿站,减少公务员队伍。这里说的驿站是军人驻扎地。白银支出是少了数百两万银子,结果把李自成同志从体制内给下岗了。

    所以,当明末面临国际贸易中断、外汇储备突然减少、粮食危机、人口危机、硬通货计价的通货紧缩、本币狂扁引发的恶性通胀、流民造反、清兵压境,各位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个王朝撑不住了。

    所以,我很同情崇祯皇帝。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