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言路有五。
其一,进奏院。
是中央到地方的双向渠道,分为京师都进奏院和地方进奏院,地方官员由此上达天听。
奏疏以文书种类分为实封、通封两类,又以轻重缓急分为常程、急递两种。
其二,东、西上阁门司。
掌朝会宴幸、供奉、朝见、谢辞、叙班等礼仪事。
东上阁门主庆礼奉表。
西上阁门主慰礼进名。
以表、贺等空泛奏疏为主,多用于谢恩。
其三,登闻鼓司。
士农工商有诉冤枉者、无法入宫的低级官员和胥吏均可由此直达天听。
其四,通进银台司。
接纳都进奏院各类文书,并根据投书性质转发,或送天子案头,或送中书,或送枢密院,或送三司,或送诸部、寺、监。
下设发敕院,负责文书分类、存档、编目、点检、用印及下发。
近臣上疏,多由此入,往往涉及具体人、事。
其五,留身独对。
这种君臣独处的奏事方式,多为宰执、诸部主官等要近职事者专用。
刘纬以往谢表均由东上阁门司转进,早就混了个脸熟,正月十三下午出宫前,还是投书于此。
东上阁门使不领实职,多为圣眷正隆的外戚勋贵担任,不在正常迁转之列,以天子特诏除授。
自赵光义后期起,勋贵世家只能一人承接主荫,余者多以恩荫补供奉官,在阁门内兼一职事混天度日,彼此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
太后李氏三难点婿一事,早就在阁门勋贵之间传的沸沸扬扬,当班祗侯只道刘纬所上又是谢表,喜笑颜开接纳。
通事舍人检阅分类时,却是大吃一惊。
当班祗侯后知后觉:“既非表奏,可否封还?请其改投通进银台司?”
那通事舍人坚决摇头:“不妥,速去知会他一声,下不为例,东上阁门仅受表奏,劝谏、论事疏请投通进银台司。”
刘纬千恩万谢的应了,他也知道应该走登闻鼓司或是通进银台司,之所以改走东上阁门司是想把影响降到最小,却不知东上阁门司的保密性远不如宰执等重臣时时关注的通进银台司,赵恒还没看见奏疏,“别籍异居”
等关键字词即已付有心人。
写得再怎么天花乱坠,哪怕通篇均以规劝赵恒口吻而作,也不改逼“东宫六位”
行出阁礼、继而出宫别居的事实。
……
上疏当日,水波不惊。
普通官员奏疏必须经历存档、编目、分类成册等步骤,再交由当政者批阅,往往需要三日左右,小道消息也就由此而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叶擎苏欣儿 陈锋李若谷 都市之医帝归来 万界幻神 真镜 霍格沃茨之天生一对 大师姐,你鱼塘怎么游不到头啊 战伤传之诸天行 无限规则空间 截天大帝 帝凌尘 一人之下:让我揍天师?得加钱! 逍遥在秦时 鬼夫,我不嫁 天一道之人间行走 孙犁秦岢岚 重生八零之陆少今天退婚了吗 征踏仙途 破局:纪委书记 京都第一修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