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日之超级壮丁 > 第八百一十三章 曙光

第八百一十三章 曙光

作者:八扇门老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52bqg.info,最快更新抗日之超级壮丁 !

    德意联军丢掉了利比亚,也丢掉了他们在欧洲大陆以外最后一个立足点。从的黎波里和突尼斯方向起飞的轰炸机群,源源不断地向意大利人民带去了来自同盟国的问候,明眼人都能看出,盟军登陆意大利只是时间问题,似乎胜利与和平已经不再向之前那样遥不可及了。

    亚洲战场的形势也是一片向好,太平洋上,美国人的舰队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将日本人的联合舰队彻底送入海底;印度蓝姆伽军营里,每天都有从中国运来的新兵走上训练场,他们将是夺回缅甸的生力军;在中国的华北,八路军已经开始了小规模反攻,一些嵌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陆续被拔出,从地图上看,不少地方的小根据地已经连成了一大片,日军不得不将兵力向一些较大的县城、市镇集中,以免被零敲碎打的吃掉。

    局面一片祥和,似乎战争已经过去。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一但战事重新开始,双方又将杀个血流成河。

    趁着还有时间,新24师系统的部队开始了大练兵。军官和士官们轮流抽调至随营学校进行战术短训,美国教官们甚至在教授步坦协同、空地协同这些中国军队从没有解除过的新作战模式。刚补入部队新兵更是被操练的欲仙欲死,训练场上,老兵和士官们的吼叫怒骂声几乎就没有个停顿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司令部甚至在练习匍匐前进的障碍区里敷设了小型爆炸点,准备用一场血与火的洗礼,让这些菜鸟提前感受一下战场上的气息。

    靶场里枪声不断,战术场上尘土飞扬。场面大了,武器弹药消耗量也是直线上升,家里的兵工厂产量是不错,除去消耗以外还略有结余,但成本却让赵诚肉疼的厉害。步枪一响,最起码一斤猪肉没了,山炮一轰,那一家伙飞出去的就是半头猪。

    新24师是杂牌中的杂牌,蒋委员长不会多给一毛钱的补贴,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援助更是轮不到自己。赵诚一盘算,决定还是得找点外快补补亏空。战争年代能发财的路子不多,除去薅美国大老板的羊毛,就只有盟邦瞧不上眼的战利品里打打主意。后勤上的老关系还在,老赵很容易就通过他们驻印军和北非的盟军做起了买卖。

    德意联军撤退时带走的东西有限,遗留在北非各地的好东西堆积如山。特别是意大利人,自1911年战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他们就一直在往殖民地运送家当,仓库里那些物资远不是一两个船队能运走的。

    完好的头盔一美元一顶、全新的步枪三美元一枝,机枪、冲锋枪按出厂价打两折进行收购……小到单兵装具,大到105口径的榴弹炮,全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而且赵诚特意声明运费问题由买家负责。

    北非盟军的那些后勤军官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背着大佬们就暗中操作了起来。

    这就是个地上捡钱的活,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将效益最大化。胆子小些的会雇当地人打下手,或在仓库里封箱打包,或是在德意联军的撤退路上挑挑拣拣,等到结算工钱时,尽可以用意大利人扔下的军装被褥去抵账。也有胆子大些的,悄悄安排了补充兵为自己打工,特别是刚穿上军装的菜鸟,他们服从性最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完事以后从仓库里随便弄几条香烟扔给他们就成。

    后勤军官里头还有些要钱不要命的主,他们直接从战俘营里提溜出一大票意大利人当苦力,全然不顾意大利佬拿到武器以后会来个暴动唔的。

    在美钞英镑的鼓舞下,第一船货物在合同签订一周后就从埃及起运了。

    一百万发子弹,六千枝带折叠刺刀的卡尔卡诺步枪,一万顶M33钢盔,上头装饰了公鸡屁股上的羽毛,看上去极为风骚。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二百挺臭名远扬的贝雷塔M1930轻机枪,这玩意在北非被意大利官兵诅咒了无数次。设计狂野、加工粗糙、装弹方式奇葩,综合性能甚至不如日军装备的歪把子机枪。更要命的是,这种枪在北非沙漠里太容易卡壳了。一但起风,要么枪机卡死、要么运动不畅,用于排除故障的时间永远比进行射击的时间要多。

    鉴于意大利武器的口碑一直不怎么好,后勤军官们给打了个狠折,而且免费奉送了二百枝伯莱塔冲锋枪。

    赵诚倒是没说什么,很爽快的付了账。国内战场的武器缺口一直很大,虽然各个兵工厂的产量比起战前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形势依旧严峻。

    例如,八二迫击炮的月产量增加了1.9倍,机枪产量增加了11.2倍,手榴弹的产量增加了四成,就连基数最大的子弹产量都有两成的增幅。可是战场上的消耗更大,每年步枪的缺口在三万两千支在左右,轻机枪的缺口约为一千六百挺,机枪子弹的缺口最大,达到两千万发。滇缅公路被切断以后,国府的家底越大越薄,几乎就没有不为弹药补给发愁的部队长,非中央系统部队的情况尤其严重。

    正月里在重庆时,范(绍增)司令之所以笃定自己能重新把队伍拉起来,与赵诚许诺的那批武器弹药不无关系。

    整整三千条波兰造七九步枪,外加二百挺轻重机枪和十门迫击炮。东西运到大竹县军营里时,一干大佬差点没把下巴笑到脱臼。

    按说他们也是见过大场面的,川军关起门来厮杀时,仅刘湘所部装备的刘易斯机枪、捷克式机枪就有五千八百余挺。至民国29年,抗战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原21军系统部队在川内的军火库里仍旧保有“新步枪万枝、轻机枪两千余挺、掷弹筒千余门,各种子弹壹千八百余万发”。

    可是再厚实的家底也扛不住战争的消耗,川军在各地鏖战数年,自清末民初积攒下来的那些好东西终于见了底。等老范重新拉队伍时,有钱也没法弄到足够多的装备了。

    赵诚的计划很明确,家里的法制轻武器库存耗尽以后,对于友军的援助就以意大利货为主。意大利人的制造工艺再差,还能比川军、黔军自己的兵工厂还要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