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离别在即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离别在即

笔趣阁 www.52bqg.info,最快更新平凡的明穿日子 !

    天空放晴,金陵沉浸在淡淡的清清的雾气中,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江南泥土芳香,不住地扑在人们的脸上,钻进人们的鼻子。

    潘家,瘙痒难忍的潘老三一大早等到了那人,按照指示趴在炕上,人家用那支镀金的耳挖仔细的给他掏抠,问题是除了耳挖外再无任何的工具辅助。

    不过此人的技术倒是极佳,眼力也好,很有职业修养的浑然不顾臭烘烘的屁股,甚至还把手指伸了进去。

    “哎呦,哎呦!”不停叫唤的潘老三呲牙咧嘴,也算尝到了个中滋味,真真难以描述。

    半个时辰后,肠道被清理的干干净净,那人把沾着血迹的手指擦干净,提醒他这几天要注意饮食。

    潘老三扭了扭屁股,感觉很满意,先付了一百吊钱。果然这人顺手带走了耳挖,潘老三心中暗笑,自以为得计。

    一连多日,竟然还真的不再痒了,喜出望外的潘老三痛快结清剩下的二百吊钱。

    天寿趁机向他借钱,潘老三为了让天寿守口如瓶,给了二十两银子。

    原来这人是个剃发篦头的,手艺精湛,胆大心细,潘老三算是找对了人。

    人家一下子赚了三百吊钱,一朝发迹,乐呵呵的拿着耳挖去银铺里要给媳妇打两只戒指。结果银匠说这是镀金的,他还不信,银匠刮了刮表面,果然是银的。他遂认为潘老三骗了他,气呼呼的去找天寿,叫天寿去告诉潘老三,不应该欺人。

    如果不给个交代,他就要把耳挖当做证据,逢人便说潘三爷找我挖屁股,看你一辈子怎么做人?

    投鼠忌器的潘老三很无奈,懊恼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只好委托天寿转告,请人家不要声扬,可以再给他些钱。如此说来说去,潘老三又付了二百吊的封口费。

    莫愁湖,金先生带着琴言赴约而来,在码头上雇了艘小船,朝着湖心岛而去。

    南方有习俗,一般而言载游人的船只,划桨的皆是女子。两位船娘一前一后,双桨划的极有默契,溅起串串水花,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船儿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白鹭横飞,绿杨倒挂,金先生欣赏着优美景色,顿觉妙不可言。

    数艘龙舟在隆隆鼓声中飞快过去,一艘中等货船缓缓行驶,以往满载的货物没有装满,似乎担心天还要下雨,只装了半舱的日用杂货。

    船儿到了湖心岛码头,就见水榭的二楼栏杆处,有一对仿佛神仙眷侣的中年男女,正在凭栏远眺。

    望见他们来了,二人在上面微笑点头,下面一群护卫家毒着。

    徐煜笑吟吟的走出来,金先生带着义女上了岸,进了一楼,就听里面叮当的响,盛先生一边敲打着酒杯,一边在吟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跟在义父后面的琴言心有所感的轻轻一颤,神色随即黯然下来。

    金先生笑道:“何人狂放,悲歌击节?”又问道:“四月天,又非中秋,忽然念水调歌头做什么?”

    盛先生起身笑道:“是有感先生不日返回故土,分别在即,不觉击节起来。”

    琴言看了眼徐润,说道:“依着时令,可以改为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白衣胜雪,深处不胜寒。”

    “改得好,这个深字用的妙,白衣也对应了高丽百姓。”盛先生赞道。

    徐润也看着琴言,懊恼的道:“应该是个‘低’字。唉,没想到金先生真的要回去了。”

    金先生笑道:“回去是为了教导朝鲜士林的文章诗赋,你们不知道,如今敝国还是古时候的格调。”

    徐注问道:“什么格调?”

    金先生开玩笑的道:“清平调,不是太白先生遗下来的吗?”

    不料徐润忽然讽刺道:“只怕高丽多是些清而不平,平而不清的。”

    “呵呵。”金先生笑了笑,说道:“文章之妙,在于各人领略,究竟也没什么凭据。我看庚子山的文,用字不检,一篇之内前后叠出,好在后人虽然没了他的妙处,可也没有他的毛病。譬如宋之问,再譬如最为传诵的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落霞秋水,然亦不过写景而已。”

    在钞人不约而同的微微皱眉,可也无可奈何,因为金普说的是实话。

    庚子山乃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庚信,庚家在当时号称“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响当当的名门望族,他父亲庚肩吾是当朝大官,也是有名的家。

    庚子山做了官后,奉命出使西魏,因北朝君臣向来仰慕南方文化,庚子山又久负盛名,因而强迫他留在了北方,受到君王器重,官至车骑大将军。

    北周代魏后,更是升为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后世又称他为庚开府。杜甫就曾以“清新庚开府,枯鲍参军”来称誉李白。

    庚子山堪称那时代的文坛宗师,然而他因无法回归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不管如何,庚子山因没有气节受到了后人许多批判。金普点出来的用意无非借此表面心迹,哪怕大明再好,给我的荣华富贵再高,我也得回国去。

    至于宋之问,最有名的就是相传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经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之问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家奴把外甥活活压死。后来宋之问又卖友求荣,谄媚于武则天。

    武则天对他的文采赞不绝口,可是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得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所谓的口臭自然半真半假,则天女皇很鄙视其人品。

    位于二楼的徐灏耳听金普对徐润之言做了反击,一时间包括盛先生等人都无词以对,这就是消息的不对等了。

    好比后世很多国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一样,明明不了解外国的方方面面,也不通过各种渠道去仔细了解,观念始终停留在过去,甚或干脆视而不见。

    加上对国内各种不公平现状的不满,很固执的坚持认为外国就是比中国好,哪怕是网上被揭露许多关于外国的谣言,比如美国护照上那几段子虚乌有的假话,一味讽刺抨击自己的祖国,总之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你辩解几句吧,马上讥笑你被洗了脑,什么爱国贼之类,真真令人无可奈何。

    朝鲜历史上没有风骨的文人比比皆是,奈何几乎无人知道,所以也就无法反驳。当然也没必要反驳,中国人普遍的一大优点是胸怀宽阔,承认事实,很少有人会因为外国人的几句话而恼羞成怒。

    徐润也没往心里去,叹道:“先生和琴言过几天要走了,大家应叙个痛快,这一别不知几年再见呢。”

    琴言听了,心里凄然,险些流了泪,忙说道:“我们何不下船坐坐,一面走,一面看,比在这楼里更好些。”

    徐煜赶紧蹬蹬的上了楼,问道:“爹,您和刑也下船吗?”

    沐青霜说道:“你们去吧,我要和你爹去城外看看矿脉。”

    看着儿子和他的朋友上了画舫,徐灏自是不会告诉青霜,那金先生是他的人,早早全族投靠了大明,其实也是个没风骨的家伙。

    画舫悠悠往莫愁湖的下游而去,盛先生和金先生把酒谈天,徐注对沉默不语的徐润和琴言说道:“你们俩何不再开口谈谈?过几天可就谈不成了。”

    徐润苦笑道:“谈又能怎样?”

    琴言眼眸一红,斜靠着船窗,毕竟徐润是她动过情的男人,初恋往往最是令人刻苦铭心。

    望着那在湖面飞来飞去的燕子,时不时的掠过水面讣,幽幽说道:“这个燕子今年去了,明年还会回来么?”

    徐煜有心替叔叔说几句话,笑道:“怎么不会来?我肯定这些燕子明年又在这里了。”

    “是么?”金普笑问道:“何以说的如此肯定?”

    徐煜说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就是去年的么?”

    琴言说道:“那无可奈何花落去呢?难道落花还会再上枝头?”

    徐润接口道:“花落重开也是一样,不过暂时落劫罢了。”

    “唉,落劫的花也太多了。”琴言痴痴望着湖面,似乎在自言自语,“有落在泥里的,有落在渠里的,有落在水里的。还是落在水里的好,起码干净些,既然落了下来,就与我一样,那里就是归结之所了。”

    大家伙谁也接不下她的话,唯一有资格出言挽留的只有徐润。徐煜心里叹息,最近频频遇到无能为廉事,身边的人一个个走了,大人的世界实在太无奈。

    由此想到了父亲,相比自己,父亲就做的异常霸道,他想留下的人谁也不能逃走,比如刑比如姑姑。可是这么做真的好吗?

    这时画舫慢慢的荡到桥边,一群鸭子排成行的从桥洞里游过来,琴言说道:“这鸭子是一群同着走,没有一只离群的。”

    徐润叹道:“人生在世,竟没有这些畜生来的快活,毫无拘束。”

    [记住网址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