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15章:大争时代的降临

第215章:大争时代的降临

作者:荣誉与忠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52bqg.info,最快更新我在春秋做贵族 !

    没有发生分裂的晋国注定会是所有诸侯头顶上的大山。

    换个说法,晋国一天没有真正衰弱下去,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诸侯,他们除非是能够连续击败晋国,要不然永远别想成为名正言顺的霸主。

    这一点,楚国曾经很是深有体会,他们跟晋国打了百多年的战争,只有在击败晋国之后才能得到中原各诸侯的尊重,要命的是晋国每每都能卷土重来,搞到后面楚国先支撑不住放弃争霸了。

    放弃了争霸的楚国,他们很快遭到了吴国的暴打。

    从某些方面来说,楚国正是跟晋国争霸消耗太大,以至于被吴国逮住机会狂占便宜。

    楚国的体量够大,口众也是极多,不被一波流带走为前提,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就能东山再起。

    想要一波将楚国带走的难度超乎想象的大,以现如今列国的情况,反正是没有单独一个国家能够办到的。

    智瑶很清楚那一点,并且明白楚国有多大的底蕴。

    要说潜力的话?无疑楚国再怎么挖掘都是那个样,地理环境是其一,再来便是民族性格过于浪漫了。

    论潜力,以智瑶“过来人”的身份,受于早有“答案”的关系,会更看好秦国一些。

    有那么一个说法,晋国一天不分裂的话,秦国难有东出的机会。这个说法由于没有历史答案,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能够那样的假说肯定是有其原因,比如分裂后的魏国就能长时间吊打秦国;轮到秦国真正崛起之后,仅是赵国就让秦国要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干净才打赢了长平之战。

    很抱歉的说,三晋的韩国着实是拖同为晋人出身的后腿了。

    不过,韩这个国号拖后腿也不是一次两次,搞得好像冠上韩的国号就能将君主弄成智障一般,群体也比较容易陷入迷一般的集体状况,算是一种诅咒了。

    “范蠡是楚国的意志代表,好像给自曝了?”智瑶送走了范蠡,将见面过程回忆了一遍,脸上出现了蜜汁表情。

    这简直是一个大发现,能够对很多事情有合理的解释。

    他们见面过程中的聊天,有些话就是智瑶故意讲出来,包括晋国愿意跟楚国进行关系更改。

    弭兵会盟之后,晋国跟楚国并不是没有再爆发交战,其实还是有过几次交手,只是相较大打特打时期,战事的规模变小了而已。

    更后来,晋国有自己的麻烦,楚国遭到吴国暴打,两国的关系才走入友善期,结盟则是没有的事情。

    “范子来晋,亦拜访何人?”智瑶在问的对象是博览道。

    作为智氏之主的智申出征,好些家臣以及核心族人随同前往,连带智瑶自小培养的小伙伴大肆充入军队,智氏第一家臣博览道则被留下来辅佐智瑶处理各项事务。

    博览道先服侍智跞,再接着服侍智申,年岁已经垂垂老矣,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机会再服侍智瑶了。

    “越人往诸家,必是皆有拜访之意。”博览道说道。

    那就是范蠡来晋国第一个拜访的是智氏,看有派人去各个家族表明拜访意图,要将晋国包括卿位家族在内所有够份量的家族踏足个遍?

    “吴用兵老矣?当是越君意动,甚觉可乘之机至也?”博览道的语气不是在猜测。

    考虑到现在是个干什么都慢节奏的年代,越国认为翻盘的机会来临,想要先行做好邦交准备,着实是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个大计划耗时十年以上在当今才是的主流,想干就干的例子相反很少。这个是因为需要做前期准备工作,准备起来的速度还相当慢。

    复兴越国肯定是勾践的理想,怎么执行到底是听勾践的意思,还是范蠡力主,后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这个猜想建立在一个基础,也就是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被吴国暴打到亡国边缘,哪怕勾践有所反省,原先是一个什么的人,怎么都没有可能一次失败后彻底得到转变。

    说白了就是人的智商上限就摆在那里,再怎么努力都很难突破自己的桎梏。

    楚国可是吃够了被两面夹击的亏,身负重要任务的范蠡自身很聪明,背后极可能还有一大批智囊,没有理由会忽略楚国曾经吃亏的惨痛教训。

    越国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再拉上晋国的话,不但勾践的复仇计划稳了,仅仅让晋国坐视吴国灭亡这一点,无疑会让所有计划变得更稳。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察觉到自己的计划可能被智氏发现,再不采取适当的行动,好些事情不但有付之流水的可能性,极可能也会出现猛然间被来一下的危险。

    换作没有被智氏发现?哪怕他们觉得有晋国参与的必要,不会傻到没有发动前进行联系。

    范蠡到智氏拜访智瑶之后,自认为取得的成果很是喜人。

    晋国已经察觉到吴国越来愈烈的威胁感,范蠡不清楚晋人是不是悔恨给自己栽培了这么一个威胁,想要解决的心思就摆在那里。

    诸夏现在没有那一句“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的话,类似的觉悟可能也很少人才有,同理“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必然也有人能懂。

    要说有谁最懂,肯定是智瑶啊!

    智瑶是真的希望晋国和楚国能够在针对吴国上面进行合作。理由不那么复杂,当前晋国的“元戎”又落在智氏身上,谋求恢复霸业不止是业绩,关乎的还是智氏的家族声望。

    如果智氏能够恢复晋国的霸业,不单单智氏在史书上会更好看一些,能够拿到手的利益也将超乎想象。

    在各种大小事务的忙碌之下,智瑶又迎来了今年的秋季。

    智申在春播之后率军离开,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抵达“陶丘”。

    这个“陶丘”原先是曹国的都城,曹国遭到吞并则是变成一座大邑。

    当前的年代,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则是为“邑”。

    那个“都”并不是只有国家才算是,每一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宗庙,“都”也就是一个叫法,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侍奉祖先牌位,一般某个家族的“都”遭到占领也等于该家族没有未来了。

    而“邑”就是城池,有些“邑”的规模远比“都”要大,也就有了“大邑”这个名称。

    这一次宋国将事情做得很不地道,不止吞并了曹国,还让曹君一脉绝祀了。

    晋军直接进军到“陶丘”有着很重大的政治意义,并且在这里召集郑国、鲁国、卫国、薛国、滕国进行会盟。

    中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也就是楚国突然出兵讨伐陈国,顺便要连郑国一块收拾,导致郑国未能前往“陶丘”参与会盟。

    不管是什么理由,反正就是属于郑国失信,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智申的威望,不出意外后面晋国绝对会找郑国算账的。

    郑国的失约给会盟蒙上了一层阴影,直接导致的是本来作为后备队的另一支晋军不得不开拔,进驻卫国的“蒲”。

    没错,卫国也有一个城邑叫“蒲”。

    现如今城邑的重名很正常,更早期甚至有着数量多到夸张的“武”城。

    那个“武”就是军事堡垒的意思,筑城就是为了保证军事用途,后面慢慢变成寻常的城邑。

    “宋君栾不至?”智瑶眉头皱了起来。

    由于“陶丘”跟“新田”有点距离,两个地方的消息传递,哪怕使用加急快马昼夜不停地传送,时间的间隔还是需要八天左右。

    当代的宋国国君叫栾,早期力主继续侍奉晋国,后来晋国内战改变了主意。

    宋国敢灭掉曹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曹废公(曹君阳)更早背叛晋国,认定晋国不会出兵救援曹国,后来晋国北上攻打中山国更是让宋国胆肥,抓住机会一举灭掉了曹国。

    得到消息的智瑶很清楚一点事情,哪怕宋国装模作样派人去“陶丘”请罪,晋国在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不一定会爆发战争的。

    如果宋国识相一些吐出部分利益给晋国分配,考虑到曹国早就不是晋国的小弟,也许宋国灭掉曹国的事情就那么过去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

    宋国一点面子都不给晋国,觉得自己吞并曹国之后变得很牛逼,还是有谁站在后面撑腰,或是胁迫呢?

    “这下不打都不行了。”智瑶心想。

    晋国带着一帮盟友跟宋国开打,要说谁最占便宜,无疑会是楚国。

    后面的消息再传过来,证明智瑶的推测一点没错。

    宋国真的不愿意跟晋国开打,奈何他们内部自己因为各种利益无法形成意见统一,外部又遭到了吴国的威胁和诱惑。

    一系列的纠葛下来,可能宋国觉得晋国刚刚历经内乱,前年攻打中山国也是耗费巨大,导致宋国不甘心割舍到手的利益,又认为有吴国在背后撑腰,能够试一试晋国的斤两?

    智瑶问道:“范子何在?”

    范蠡到晋国已经将近四个月,拜访智瑶的次数不少,达成了一些相关意向,真正需要商谈的则是暂时没有进入流程。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范蠡充分展现了什么叫长袖善舞,倒是在“新田”这边有点混得风生水起的意思。

    智瑶询问范蠡没其它别的,纯粹就是到了考验范蠡智力的时刻。

    那是吴国现在动静很大,挖掘运河的工程在去年就已经启动,今年又大举出兵北上。

    勾践看到内部空虚的吴国,想必已经馋到口水从嘴角流出,按耐不住那颗躁动的小心脏了吧?